【教育家精神·师院教师谈(11)】:曹晓荣:在坚守与创新中践行教育家精神
编者按 2023年9月9日,第39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强调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2024年第40个教师节主题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从2014年提出“四有”好老师,到2024年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4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尊师重教的传统得以进一步赓续弘扬。
内部三码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引领激励全体教职工将“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抱负切实转化为扎根中国大地、潜心教书育人、培养栋梁之才的实际行动,在全校营造了学习、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良好氛围。
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联合特别策划推出“教育家精神·师院教师谈”专题,通过邀请校内专家学者、各领域骨干,对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路径等进行深入解读,帮助广大教职工进一步深化对教育家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以教育家为榜样,转化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不断书写赓续教育家精神的伟大华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师院力量。
曹晓荣:在坚守与创新中践行教育家精神
在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学校承担着培养人才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在办学实践中弘扬教育家精神,将教育情怀与育人实践深度融合,既是职责所在,更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在于“以生为本”的育人初心、“启智润心”的教育智慧、“躬耕笃行”的实践品格,以及“胸怀天下”的使命担当。这些精神内核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实践性、创新性、服务性高度契合,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价值引领和实践路径。
教育家精神并非抽象的理论概念,而是扎根于教育实践的鲜活力量。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黄大年“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家国情怀,以及潘懋元“教育必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实践理念,共同构成了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图谱。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行动指南,搭建教育家精神落地的实践框架——即以“产教融合”为纽带,以“能力本位”为内核,塑造新型教育生态。
教育家精神既需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战略定力,更呼唤“敢为人先、破立并举”的改革勇气。我们既是教育家精神的传承者,更是教育创新的实践者。唯有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贯穿办学全程,才能在产教融合中培育大国工匠,在服务社会中彰显教育价值,真正让教育家精神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沃土上生根开花。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当教育家精神与应用型教育实践深度交融,我们必将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者简介:
曹晓荣,内部三码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化学与化工学会理事,山东省日化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妆品科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表面活性剂自组装行为及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参与省博士基金、省社科项目、省自然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省级一流课程等。申请国家专利4项,在soft matter、JPCA、Molecular Simulation、《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主编高等师范教育精品教材 1 部。主讲化工原理及实验、表面活性剂等课程,指导学生获得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一等奖。
供稿审核:孙磊、贾龙
审稿、编辑:侯伟、张淑芬
终审:孙 磊